暨南名人专栏刊登了6人(如潘序伦、严济慈、陆学善等)。
关柏鸥教授参与研发的先进光纤温度和应变传感器技术应用于香港标志性建筑――青马大桥的健康监测,他发明的先进光纤倾角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广州塔的健康监测。她一直主张的教学理念,也与暨南大学最近启动的宁静致远工程相契合。
正因为我们是一群有梦想的跋涉者,才有了今天的丰硕成果。关柏鸥表示,光子技术研究所研究的重点是:光纤传感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如今身为师者的程国赋教授,也把从众多恩师身上感受到的师德带给了他的弟子,循循善诱。
自1990年以来,已发表论文130余篇。这个光纤倾角传感器的发明者就是关柏鸥教授。
饶教授所倡导的宁静、沉潜,已成为许多中青年老师的座右铭。
项目是科研工作的源泉,是培养和练就团队成员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团队没有科研项目将一事无成。临别时,周老给我们赠送了两本其晚年穷尽心血之作——《暨南逸史》。
暨南大学办的最好的时期是在真如时期,百花齐放。1988年周老开始独自编写《暨南逸史》,历时18载,于2006年暨大100年校庆之际终于推出《暨南逸史》修订版。
南北走向分别以金陵、真如、建阳、羊城名之。2006年百年校庆的时候,到会的嘉宾都会拿到一册乳白色的书,书名即《暨南逸史》。